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老事旧人】我儿时的过大年

【投稿须知】大家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事旧人”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投稿者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让作者和编者省事省心,避免做一些无用功,所以提醒各位文学爱好者投稿时一定注意如下事项:一、由于本平台是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所以请投稿者一定保证自己的稿件为原创首发,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二、由于本平台是个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没有稿费,望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件于本平台。三、由于修改编辑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编者又是一个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请亲们在投稿时尽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状态。四、投向本平台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复,就意味着准备采用,但由于稿件较多,刊发可能需要一定的时日,请亲们耐心等候,半月内未见刊登的请另投其它地方。五、希望投稿的亲们一定关注本平台,随时接收本平台刊发的文章。六、本平台投稿邮箱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过微信把文章发过来,同时一定附作者个人简单介绍和近照一张。七、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如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且一定注明作者姓名,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
老事旧人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
文■刘胜亮图文编辑■王成海
过了二十三,离大年就不远了。打扫完了家,用麻纸糊好了窗子,贴好了窗花,就缺家里贴年画了。我妈给了我一块钱,要我到前旗新华书店买几张。我顺着铁路的石子小路,走了十里路来到书店。书店里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年画,我买了一张毛主席像和五张年画,有胖娃娃骑鱼,珍宝岛打仗,农村风光,样板戏,一毛五分钱一张,总共才花了九毛钱,剩下一毛还能买一本月份牌子。
回到家里,赶紧用图钉贴在墙上,原来空巧巧的家里一下显得篷壁生辉了,有了过大年的感觉了。
眼看着大年越来越近,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新衣服,问起妈妈,我妈也不作声,只是把我随身穿得棉衣棉裤脱了下来,挑开针线擦洗。唉,脱下了棉衣就没衣裳穿了,我也不能出门玩耍,光着屁股,用小盖窝围着,等妈妈洗净、凉干、重新缝好衣服,这也许就是新衣服了。大年在我日夜的期盼中终于来到了。我父亲在前几天就刨开肉窖,把猪头蹄也醒出来解冻,并用料炭火爎干净了上面猪毛,当头劈开,连同肘子下水煮上了。我妈准备好了肉蛋蛋和萝卜蛋蛋,准备包饺子。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村里刘老师也是我叔伯哥有把手推子,给村里的人免费推头,我等了很久也排不上。我父亲借回一把剃头刀,要给我剃头。我看见刀子就发怕,但为了过年,我也豁出去了,被我父亲按在水盆着,剃刀沾着水,连剃带刮,我老觉得脖子冷飏飏的,头总是一缩一缩的,轮舞了半天,总算是给我剃了个,也就是小孩常骂得一句:阳坡上来一点红,我儿留得小马鬃……
剃了头,要换新衣裳了,我妈在炉子上给烧了一铁锅热水,要我把老黑水洗了才能换衣服。谢天谢地,我妈今年总算给我拿出了黄袄蓝裤新毛板儿(新棉鞋)。
我二哥算是有文化的人,来找他写对子(春联)的人很多,很多红纸裁成条条,照抄着从报纸上剪下的上下联内容。刚到中午家家都贴上了对联,具体上下联都贴错了,有把牛羊满厩贴到家门头上的,六畜兴旺贴在窗户上方,合家欢乐贴在了羊圈门上。不管怎样,过年了,红红的贴上几张,算是如意吉祥了。村子里弥满着油炸糕的香味,这就是过年味道。
一到下午,我们就盼着天黑,因为熬年黑夜才算是过大年呀。傍晚时分,村子里不时传来二响炮的声音,偶尔还有震耳欲聋的炮声,那又是人们自已做的土炮,也就是硝铵炸药加雷管,点燃导火索听响了。这声音就是过年开始的大礼炮,不一会儿,远处几十里外的村子,也传来更响做声音,窗户玻璃都震得哗哗直响。那时候,村里住着解放军工程兵部队,雷管炸药多得是,又不花钱,在没人的旷野处,响一声顶一声。
刚认灯,村子里没有电,家家院里吊起了各种各样纸糊的灯笼。灯笼里有的点一根蜡烛,有的还是煤油灯,风一吹灯笼晃晃游游。也有干脆就挂一把马灯,更亮。安顿好外面,家家开始吃年夜饭了。我家上午煮的猪头这才给捞了出来,猪头切成片片调了一大盘,一人一个猪蹄蹄,我妈拌的大拌凉菜更是一绝:用绿豆芽细粉条,金籽萝卜绿菠菜,猪下巴切成丝丝,另有海带丝加石花菜合在一起,用陈醋和擦麻麻花炝炸的料油一拌,盛到大尺盘里,上面再洒上鸡蛋皮一披盘,五颜六色,实在可口。
我父亲是个酒鬼,他拿出女儿孝敬他的二锅头,一个人剥切着猪下巴子就着凉菜,端着大酒盅,大口大口地喝开了,没等饺子煮熟就快喝醉了。我心里一个劲地祝愿:大大呀,今天是过大年,千万不要撒酒疯、出贼相啊。冒着热气的饺子捞出来了,我听到外面连续不断的响炮声,饺子也吃不了心思上了。我二哥给我拿出两板板深藏不露的小鞭炮,算是年夜最好的礼物了。我又在糖果瓜子混在一起的扑箩箩里抓了两把,放在兜兜里,提上我父亲下午给我糊好的–老祖宗传下的老式灯笼。这灯笼很有来历,也就是电影《白毛女》穆仁智给黄世仁照亮亮的那种。我里面放了个墨水精瓶瓶,用薄铁叶卷的灯芯,净白线做的灯捻子,倒上煤油,点燃后,亮堂堂的。我手提灯笼,走家串户,叫上小伙伴开始熬年了。孩子们手提灯笼火把走出家门,有的女娃娃也穿得花里胡哨也跟了出来,没有灯笼却捏着手电筒,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男孩子都不想领她们,点着小鞭炮专往人家头上扔,炸得真躲。孩子们越跟越多,都提着晃晃游游的灯笼,来到大场面,先围成一个圈,比比谁的灯笼最亮,然后开始比炮:从头开始一替一个地响,看谁的炮响亮,比过几个回合,有的没有了,有的瞎捻了。比完炮,因为我的炮最多,灯笼最亮,还有一盒朝鲜板板烟点炮,所以我就是老大,他们都得听我指挥。我整好队,先响开路炮,由村西向村东开路了。
农村熬年夜家家夜不闭户,明灯蜡水,大门敞开,就盼人们进来。我们小孩则是挨家挨户的窜门,进了那家都给抓三核桃两枣,糖蛋蛋嘴里不断。一个生产队,全村就像一家人,家家热炕上摆个桌子,糕花子、炸伞子、糖圪节节、莲花豆摆得满满的,就是平时最小气的人家也摆得好几样,就怕大年时节的叫人笑话。熬年夜就是热闹,小后生和大姑娘们也聚到了一起,脱鞋上炕,玩扑克牌。那牌竟是自已用牛皮纸粘的,热火朝天地打起三五反或争上游。不会耍得只能玩脱皮裤了。熬年就是这样,家家欢声笑语,没有一家人吹灯睡觉。好喝酒的,平时对眼的,就三两聚在一起就上几颗莲花豆,炉盖盖上热个酒壶壶,圪抿上几盅盅,呱拉呱拉一年的打算。反正我们小孩是不闲着,那家红火多在一会,那家热闹又赶紧奔去。我们路过队里饲养院,那里有好多的人聚在一起,我进去一看:饲养院里炕上炕下坐满了人,原来人们在听我一个姥爷给说书——讲故事,那故事讲得是<<呼延庆打擂>>人们听得如痴如醉。
其实有一个地方最红火,就是大人不叫我们进去,那就耍钱鬼–押宝的地方。宝摊子人围得挺多,过年了,都想压个独红,试试来年的手气。我们从村西窜到了村东,仍然意犹未尽,有的灯笼没油了,有的跌到灯笼点着了,有的干脆想回家了,我也就下令:各回家,讨吃没妈,等得点旺火接神哇。我回到家里,院子里的灯笼依然亮着,当院的旺火已经闹好了,葫麻柴上用树枝、棒叉围了一大堆,又用一张红纸剪了一幅网格格,罩在旺火顶部,上面还贴了一张春联:旺火冲天。那时接神不是现在的零点整,而是天快亮的时候,东方启明星升起,人们才能点燃旺火,响炮接神……
妈妈窜门还没回来,老父亲酒足饭饱还在酣睡,我用拔灯棒拔动着灯嗉嗉上的煤油灯,昏昏欲睡,但心里一直搁记着–点旺火接神。
窗外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炮声,而且越来越响,炸药威力有时震得地也在抖动。东方的启明星升起来了,远处的村庄点着了旺火,村里的人们也开始接神了。
老父亲也爬了起来,二哥也从外面赶了回来,从小房里拿出一牛料笸箩炮来。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了旺火,真是旺火冲天,熊熊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我开始放炮了,二响炮底唾口唾液让它粘冻在平地,用点燃的树棍棍一点,咚嘎一声升到半空再爆炸,那时没有礼花炮,最稀罕的要数点燃能吱溜上天的气火了。它不但飞得高,而且带哨音、响得又亮又脆。响得最快的要数周炮,粗粗的埝子一点就炸。几板小鞭炮根本舍不得连响,只有拔零根一个一个地响。捡到那没有响得,还要一掐两半,摆在石头上,围成一圈再点,火药引燃的半截炮直打转转,那叫老婆打汉子。不到半个时辰,旺火着尽了,炮也响得不多了。余下的还得留几个明天迎喜神,初五送穷土响。我只剩下半板板小鞭炮了,只好小心他放在炕席底下,明天再响。接完了神,我妈总要把着完火的红火炭用铲子铲到灶火里,表示着将神接回来了,我当时也不知道神是什么东西,大概就是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吧?炮声越来越稀疏了,我回到家里,就想睡觉了。我妈早就告诉我:睡觉可以,但不能脱衣赏,一脱衣裳你的魂灵就走了。
我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寻思着过年的快乐,明天是不是能挣点压岁钱?因为我又长一岁了。我在睡梦中期待着下一个大年。唉,人生如梦,一年又一年。在这晕晕乎乎碌碌无为中我就度过了五十多个大年。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宦海沉浮02.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03.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04.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05.波云诡谲官场路06.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07.想娶个好媳妇原来有这么多套路?真是服了08.把权力当取款机,把单位当私人领地,这家伙终于落马了!09.一夫当官,万人跟从10.权力的背后11冥婚鬼妻12.无敌战士
13.神秘奇案14.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15.官场博弈16.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17.官场争锋18.极品衙内升迁记19.我的老千生涯20.官场之雄心壮志
21.官道为民22.冥府鬼探
文章精选●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九:连枷打莜麦、脱莜麦、夜里吃加班饭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八:对小时候中秋节打月饼分羊肉的美好记忆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七:庄稼收割之后的那些事情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六:繁忙的秋收大会战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五:村里秋忙前的红火热闹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四:夏天锄地趣事多●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三:繁忙的夏天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灰腾梁上的春播图
●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一:正月那个里来……●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十:碾麦子、扬场、交公粮、社员分粮等●难忘的乌兰察布乡村生活之十一:冬季里来雪茫茫,碾米磨面簸谷糠
【作者】刘胜亮,网名光辉岁月。察右前旗土贵镇人。当兵复员回农村,从事个体经营。喜欢乡土文学,追求返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