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解释词语,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的解释

解释词语,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该成语为紧缩式,在句中作谓语。

成语出处:

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熟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才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楚材晋用”。

延伸阅读

成语什么材什么用

【成语】: 楚材晋用

【拼音】: chǔ cái jìn yòng

【解释】: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举例造句】: 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关于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成语或故事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有次楚成王问他,将来晋楚发生战争,他会怎么做,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在争霸中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避楚军锋芒。

楚军主帅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

结果楚军大败,城濮之战为晋国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楚材晋不用是什么意思,它的背景又是怎样的

原来只有“楚材晋用”的成语,如果现在出现“楚材晋不用”的说法,可能是某位成语学得不地道的老兄在乱改成语;或者是明知其义,但要反其道而用之,所以在这个成语里生生加了个“不”字.这词听起来别扭,应该没什么人会用,这种说法也许马上就会消亡。

楚材晋用

解 释 :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为别人所用.

出 处 :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比喻人才外流为人所用

示 例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雇募洋师.

背景:楚材是个人物,出自成语“楚材晋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常引用于人才流失。

楚才晋用和刻舟求剑

1、楚材晋用

【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示例】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比喻人才外流为人所用

2、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