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访李轶波—-曾经的盐镇一中优秀教师,如今的驻村第一书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号。

今日凌晨,公号后台忽然接到一条短信:
喜欢定期看学姐公众号,了解家乡有趣有意思的事儿。
刚才看了一则推文,有提到李轶波老师,
我也是他的学生,我叫温XX,
07届盐镇一中三三班毕业的,
如果学姐有李老师微信号,方便推送一下不。
后来和这位温学妹聊了起来。
她是盐镇上庄温沟村的,比我们低了6届啊。??如今在欧洲荷兰读博士。
荷兰是个很美的国家,风车,郁金香。隔着七个小时的时差,她说,07年从盐镇一中毕业的,一晃过去这么多年了,心里一直很感谢李老师的栽培之恩。我们提起了李老师,内心诸多感慨,遂决定提笔写下李老师。

01
可能很多人对于李轶波老师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却觉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盐镇街走到西头往北拐的路边,有一个小村落,上庄村。1978年立冬后的十月初九日,一户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娃在此处落地。他的父亲是位优秀学识渊博的老师,于是给他取名,轶波。我们后来都会说,李老师的名字取得真有内涵。
1978年,中国刚经历了那十年,淳朴的乡村也无能幸免,我们之前在盐镇东村张明孝先生的文字里也有了解到彼时盐镇教育系统的大致情况,可是,那个时代的老师真是良心之师啊,不论遭遇如何待遇,他们依然热忱的教书育人。在这样良好的家风中小男孩一天天长大了,其实,任何时候,个人的命运和时代,一直紧紧相连的。
90年代中期,铁饭碗是何等盛行,那时候在盐镇,学子们心中初中毕业后最好的选择首先是师范中专,然后才是高中,当时上庄村也是有初中的,彼时的李老师也才是个10几岁的大男孩,他遵从父亲的意愿从上庄村初中考上了洛阳二师。洛阳当时有三个师范,一师,二师,三师,三师是在洛宁,一二在洛阳市里。
聊天中,李轶波老师说:
我最遗憾的就是没能在街里读初中,
那时候我父亲在我们上庄学校当老师,
其他很多学生都到街里读初中了,
我则只能跟着留守上庄。
如果在街里读了初中,后来又回来教书,
那才是回到母校的完美。。。
这张照片是当时十几岁的大男孩在位于洛阳老城的洛二师就读时所拍。
虽然画质已经模糊泛黄,但是隔着胶纸依然能看出李老师的模样。
他那标志性的,一笑,八颗牙。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90年代能到洛阳城里念书,内心已然觉得雀跃不已。充满着新奇向往,因为在那时候,我们小镇的交通非常闭塞,大家坐车都要到街东头破水坑那里坐老式票车,到宜阳,然后再转车到洛阳。小孩子们能跟着大人去次县城都觉得很兴奋了,何况是到洛阳。这个时候,十几岁的大男孩子穿着校服,奔走在城市的学校里,宽松的氛围,热情的同学,当然还有离开父母的无助和孤单。
93年-96年。。。
02
三年的师范生涯结束后。
李轶波老师回到了盐镇,来到了盐镇一中。
96年的九月份开始了他在盐镇一中执教13年的生涯。
人生最灿烂辉煌又最美丽激情的十几年光阴。
早起的晨读,夜晚的自习,学生叛逆时的无奈和心痛,
学生出成绩时他的高兴和开怀。
一届届的学生,走过。。。
穿着米黄色衬衫,留着三七分的李老师,站在人群中一眼被瞄出。
我在前文【那些回不去的年少光阴】中提到过李老师,
有位96年上盐镇一中的司晓慧学姐留言说:
很荣幸做了李轶波老师的首教学生。
我的印象里他青涩阳光,下午语文课堂上透过光照能清晰的看到李老师满脸的红痘痘。李老师的普通话几乎是我们那班学生听到的现实中的第一次,新奇又好笑,总在想某个发音是否准确,又在大脑里盘旋电视中的普通话来重叠老师的发音(所以李老师刚上课时围着教室走动念的课文都忘记了听内容)后来随着时间我们都已习惯李老师的发音。李老师在全班人心中纯洁青春而美好。
乃至有次老师被调皮的男生气的在教室笨拙的点烟放嘴里时,
从第一排的李银龙(可能名字不对)开始一个个都在说:
抽烟有害健康,抽烟有害健康。。。。。。。。
当大家异口同声的关心在教室回荡时,老师脸红的掐灭了香烟。
我留意到老师背过我们羞涩而安慰的笑了,
当时我觉得老师笑时露出的虎牙比平时多了些味道。对了,李老师还爱穿白衬衣…..
96年的我还在念小学。通过司晓慧学姐的文字,我忽然能想象那个场景。
师范初毕业的大男孩,教着一群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娃们,他是那么爱着大家,
大家是那么拥护他。
97年香港回归,98年的8月12日,我们这一届走进了盐镇一中。
彼时的李老师在经过两年的教学后,已经有些老练,但是依然保持着那种干净的气息。
我都不记得李老师骂过那个学生,也不记得李老师发飙的样子,他永远是清清淡淡的样子,讲课时候却是激情飞扬。
李老师写的一手很好的板书,我记得当时我们班的板报上,
李老师楷体的板书写着谢灵运的名句: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那时候的李老师,年轻,帅气,阳光,青春飞扬。
20岁的大男孩子!!!!
也许是年少曾离开父母独自到洛阳求学,他对我们班上那些住校生或者乡下偏远些的走读生特别的照顾,帮他们安排寝室,告诉他们住校换饭票食堂吃饭的流程,要知道我们都才是脱离父母走进新天地的小孩子们,在遇到这样一位如兄长般的老师的照顾时,大家内心的那种情感共鸣,虽然不会表达,却在年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他实在是位善良的老师。他的为人处世,他的一举一动,一板一眼,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我们真的很庆幸,在换个新的环境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恩师。
他带我们展开了初中三年学习生涯的画卷。
在很好的过渡和适应之后,我们要告别李老师了。
念了初二之后,李老师继续带着初一班,他带的那班又出了个学霸卢鑫和聂喜可。
卢鑫后来考上大学后,到日本做交换生,如今定居日本,事业家庭皆如意。
聂喜可后来大学毕业后到了美国继续读博士。
加上我前文写的那篇【访许红恩,一步步从盐镇走到德国的优秀青年】,
红恩也是被李老师教过的学生。
还有文章开头的这位学妹温XX,目前在荷兰读博士。
我说,李老师,你真是桃李遍布五湖四海了。
是的,初中三年的光阴是漫长求学道路中渺小的一段,可是,也正是开蒙的最重要的年岁。你的思想你的志向会在这个时候萌芽。这时候老师的责任才是最为重大的。
03
刘若英在歌里唱道:
你来过一下子,
我想念一辈子。
这时候的李老师,妥妥的青年才俊一枚啊。大家还认识吧。
当我们升入初三的时候,三三班的班主任吕海涛老师当时去丰李教书了,李老师临危受命被调到了毕业班当班主任并代语文课。要知道他一直在教初一班,要知道他的教龄彼时 才五年。结果,李老师竟然游刃有余,我们都说,这真是祖师爷赏饭吃啊,全班学生,没有说他不好的。就连我们这曾被他教过的也都遗憾没有分到他那班。
那时候的李老师,愈发沉稳,举重若轻。
他应该是喜欢这样的氛围的。
他一直是这样顺风顺水的过着安稳的人生。
真好。
01年的7月,
我们毕业了。。。。
我们一直认为李老师会当一辈子的老师,任何时候回头的时候他都会在一中的讲台上,一如当年,浅笑淡然,看着大家。
毕业后陆陆续续会有李老师的消息传来,他安稳的当着毕业班的班主任,一当就8年。
教学成绩斐然。
05年的时候,才27岁的他都被评为了中级优秀教师。
08年的时候,我大学五一假期回去在母校曾经偶遇李老师,经过岁月洗礼的男子越来越沉稳大气睿智。
我们熟悉的三七分变了。。。没变的依然是那八颗牙
09年的时候,宜阳县教育局公开竞聘,李老师考到了县教育局,彼时盐镇教育界都说,这真是一匹马杀进了教育局。
这张09届的毕业照应该是李老师在盐中最后的一张合影。
李老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三尺讲台,依依不舍的和盐镇一中来了场告别。
但是,三十而立的年纪,毕竟对新生活还是有诸多向往,他带着教书十余年的清高与热忱走进了政府机关。。。
徒留盐镇一中一片背影和伤怀。
自此,96年9月—09年9月,13年的教学生涯终结。。。
我常想,怀念应该是有的吧,…………
我常想,我们的失落是有的吧,为这我们不能再实现的梦想,为这不能实现的任何时候回头望,李老师都在三尺讲台等着我们的愿望……
我们果然是自私的………..
04
今年已经2018年,我们认识李老师也都20年整了。
这十年来的生活,李老师也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
再不是当年青春飞扬的男子。
但是却多了岁月的馈赠。
在教育局日日安稳上班,下班,工作,家庭,孩子。
2017年5月份,李老师被县教育局选派到樊村镇马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日日为着百姓的扶贫工作忙碌着。

李书记在贫苦户的家里。此时的李书记整日为着扶贫工作奔波,黑了,瘦了。
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田间地头,苦口婆心。
有时也会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的事情,
有时也会被百姓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他都耐着心,对待百姓像对待学生一样讲着党的扶贫政策,讲着他们的用心良苦。
忙起来的时候经常顾不上吃饭,平时在村里的时候吃饭也都是在百姓家,做什么吃什么。
加班也是常事…………
我有时会想,做了十几年教书匠的李老师,
又在教育局工作了第十个年头,
这驻村书记也是分分钟上手,不怕苦,能吃苦。
他怎么做什么都会爱上什么。。。
这大抵和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系。
踏实,务实,用心。。。。….
其实,不论李老师是什么身份,在我们心中,他永远都是我们的好老师,
一届届盐中被他教过的学生永远都记得他。
今日,我们该称呼李老师为李书记了。。。
李老师在公号里这样留言:
凌晨醒来,看你的公众号,了无睡意,桐岛一游,令人向往,家乡的柿子,让人垂涎三尺,红薯饭红薯馍,一顿离了红薯不能活,那些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家乡人,能深刻体会到红薯的重要性,是救命粮,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红薯是稀罕物、是美食、是防癌绿色食品。学生洪恩,你,你们,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离开讲台一晃快十年了,仔细想来,这十年忙忙碌碌,没有收获,茫然一片。留在记忆里深处的还是当老师的十年,特别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一茬茬学生,如今已学业有成,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奋,从你们身上,一种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大概就是做老师的幸福吧!有时很奇怪,离开盐镇一中快十年了,睡觉做梦经常是在盐镇一中教学的事,可能心里还真的放不下吧!
看着李老师这真挚的话语,惊呼20年光阴恍如昨。少年子弟江湖老,江湖人事几番新,唯一不变的却还是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谊。感恩如今的时代,咨询如此发达,让分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我们能联系上,重续当年师生情。哪怕盛年不再来,谁敢说,当下不是最好的年龄?
我们感恩命运,感恩遇见,感恩重逢。
久别重逢,实在是人生最美好的四个字。
少年时相识于盐一中,中年时相知于岁月中。
怀抱着真情,往前行着,走着,,,,,,,
世事纵然难料,命运纵然无情,,,
但是,有爱在,无惧无忧无怖。。。。。。
1998–2018年,20载的光华心头过,。。。。。
祝福恩师。。。
祝福各位学长学姐学弟学妹。。。。。

作者 : 鲜衣怒马倚斜桥,85后伪文青一枚
爱吃 爱玩 生活态度汪洋恣肆
始终坚信生活要有仪式感
因为我们负重前行 更要努力的过好每一天
约稿请联系:13615798657 微信同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鲜衣怒马倚斜桥】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