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黄山:再论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随笔)

黄山:再论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随笔)
再论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随笔)
作者:黄山
此前,我曾就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的现状写过一篇概括性的随笔《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概论》。这是我关注、学习、研究中国殷墟甲骨文近20个年头之后扩展视野而对世界,特别是对亚洲地区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动态的一次瞭望、观察和小结。
作为一位长期对中国殷墟甲骨文感兴趣的读书人,我不可能不同时也关注着世界范围内一些学者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动态。
这些,我都在《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概论》里说过了。
今天依然是一些随感。
比如,说到全世界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这个问题,除了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学者的密切关注之外,欧洲、北美、澳洲确实也有一些感兴趣的学者,不过,近半个世纪来取得的成绩,实在还不如前半个世纪。
这也正是甲骨文研究的特点:只可能越来越难。
另外,这与人类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特征也有关系,例如当代人类就可能比一个世纪前相对浮躁,同时也所处的环境也更喧嚣,毕竟能够坐三十年五十年冷板凳研究殷墟甲骨文学问的人不多,甚至越来越少了。
越不容易出成绩就越是“人迹罕至”了。“甲骨文研究热”早就过去几十年了。还能抱着不开瓢的葫芦,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甲骨文学者就更难能可贵了。
总体上,欧洲、北美、澳洲的甲骨文研究还赶不上一个日本。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没有否认欧洲、北美、澳洲的很多学者在这个方面所做的长期探索的价值和意义的意思。
从我的视野来看,从120年来全世界学者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的历史来看,日本学者群的确是除中国国内学者群之外,研究队伍最整齐的。但也不可否认,研究中国殷墟甲骨文的日本学者群也是走过弯路的。其发展脉络也是由弱到强,再由鼎盛时期到逐渐衰落的一个过程。
大体上可以这么说,日本学者群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在最初的半个世纪里不能说一事无成吧,但也进展不大,成果寥寥,收效甚微。
但到了上个世纪中叶之后,日本学者群里逐渐凸显出个别学者,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渐入佳境,在上个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
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一些当年跃跃欲试的年富力强的日本甲骨文研究学者要么已经与世长辞了,要么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了。
总之,我认为,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处于一种“无多大作为”的境地,并且我判断,这种局面将长期存在。因为后继乏人。
当然了,现在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依然有极大兴趣、甚至“狂热”钻研的日本学者还是有的。但想要达到上个世纪中叶之后日本学者对中国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抵达的那种巅峰状态,并再次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日本学者群,那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离《殷墟卜辞综类》的出版也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了。
遥想当年,日本现当代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泰斗岛邦男先生自始至终都锲而不舍地盯着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这项“绝学”、“冷门”进行着长期的追寻、探索与研究,终于在1967年推出了惊世之作、日本学者里在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领域取得的程碑式的成果《殷墟卜辞综类》,确认可识字1267个(岛邦男确认的1267个可识字中,得到世界公认的有1000多字)。这种分量的成就,以后不会再有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全世界认出第一个甲骨文的是中国人,这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人在中国殷墟甲骨文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家都刻苦钻研吧!哪怕把冷板凳坐穿!
文末让我们还是回顾一下甲骨文研究的历史——
据统计,自1899年王懿荣认出第一个甲骨文以来,一个多世纪共出土了13万片甲骨文,发现了4000多个单字,到今天为止,能被世界学术界考释无疑的公认的可识字是1203个。
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王懿荣的贡献是,或者说甲骨文的贡献是,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
作者简介:
黄山,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黄山思想录》等数十部作品,多部著作被译成英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等语种出版,有著作参展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现居新疆乌鲁木齐。